自2001年下半年起,我的翻译教学逐步纳入正轨。首先将“英汉翻译”正名为“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进一步明确了本课程教学目标,丰富了教学内容,增添了基本的翻译理论、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文体翻译等内容。随后,集众多教材之精华,编写讲义,设计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不断改进,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逐年提高。从2002至2005年间我校(二本)学生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考试(总分20)的平均分数高出全国1.5-2.5分。在考取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生中,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翻译专业。其中两名学生已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专业毕业后到高校从事翻译教学,一名成了我的同事,分担口译教学,今年与我一道参加了本次本科翻译师资课程培训。
随着我国高校翻译教学队伍的不断壮大,翻译教学培训就提上了中国译协的议事日程。2004年暑期全国英语口笔译翻译教学高级研讨班,将培训的重点转向了高校翻译教学。此时,经过翻译界广大专家学者五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翻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含苞待放。2006年3月,教育部首次批准在部分高校设置翻译本科专业,是翻译学科基本确立的标志。各地高校纷纷跃跃欲试,我的学校也不例外,但多数学校对于开设翻译本科专业的条件、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模式等还十分陌生,大有一哄而上的势头。在此背景下,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联合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举办了“2006暑期全国英汉口笔译翻译教学高级研讨班”。 我第三次走进了暑期培训的课堂,参加了笔译教学的培训。翻译教学现状、应用文体翻译教学、电脑辅助教学是本次培训的特色。
2006年的培训真是对症开方,穆雷教授的《中国翻译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使学员们对当前的翻译学科建设有了清醒的认识。本科翻译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教育部的审批非常严格,翻译专业的开设必须具备良好的软硬条件,尤其是师资配备,以便确保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学员们将此信息及时反馈各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未来发展,避免了一窝蜂申办翻译专业的盲目。我所在学校就是将原来的申办翻译专业计划修改为在原英语专业基础上开设翻译方向。这符合我们学校的客观条件,也满足了学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经过两年的调研和准备,我校于200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英语翻译方向学生。我负责完成的翻译方向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参考了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复旦大学翻译系及2006年暑期培训班学员所在学校英语翻译方向的相关资料。
此次培训的另一大收获是:我把香港中文大学的翻译作坊引进了翻译教学。翻译作坊对不同文体的翻译实践非常适用。学生们在译前的资料准备、译中的分工合作、译后的讨论、修改、定稿、全班讲评等整个翻译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理论和技巧完成各项任务,这样既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此外,我也开始尝试信息技术给翻译教学带来的便捷和乐趣。利用网络教学软件,开设了“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网络辅助课程,建立了师生互动平台,随时答疑解惑并及时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翻译课的各种需求,解决了因翻译课时不足带来的许多问题。2008年,我负责的“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被评为学校优质课程。
现在想来,十年中的三次培训课程对我来说似乎都是量体定做,每次都能使我的翻译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可以自豪地说,十年来我已从一个对翻译教学毫无兴趣的英语教师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酷爱翻译的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教师。但是,随着我校翻译方向的开设,我和我的教学团队必须尽快完成向翻译专业教师的角色转换。角色的转换首先需要观念的更新,“2009年的大学本科翻译师资培训证书课程” 就是我期盼已久的更新观念、迎接翻译专业新时代的一次盛宴。
请记住我们 欧得宝
深圳翻译公司 深圳翻译
全国服务热线:4006-999-118